《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5-04-09浏览次数:31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已开设课程填写)

MXI22900E

课程信息

(仅新开课程填写)

所属

学科

 

知识

领域

 

总学时

96

学分

6

理论学时

64

实验学时

32

上机学时

0

课程中文名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 theory system

适用专业

本科所有专业

开课学期

春季学期      秋季学期      小学期

预修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并修课程(名称)

 

课程简介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必修课程,该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通过向学生全面而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对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之后开设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的具体实施和运用,从内容和思想体系上看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延缓和发展。

 

建议教材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1.《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 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4.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

5.《资本论》

                   

二、课程教育目标

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认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最显著、最集中的体现。

2、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和精神实质,帮助他们确立科学社会主义信仰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教育学生掌握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正确看待和分析我国在经济转轨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观察能力。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十五章的相关章节。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   

2)毛泽东思想      

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科学发展观 

重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难点: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精神实质;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重点: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含义及相互关系。

难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四个基本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重点: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难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与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发展之特殊性、规律性的关联把握。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重点: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难点: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失误和偏差。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重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意义;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难点:对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理解。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和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体特征及其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表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

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重点: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等。 

难点: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城乡一体化发展;生态文明建设。
 
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现实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关联性把握;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

  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依法治国的内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难点:政治体制改革;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西方多党制的区别;对社会主义民主、自由和人权的理解。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重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指导方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其相互关系;思想道德建设。

 难点:文化、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思路

 重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难点: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2)从武力****到和平**** 

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4)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重点:祖国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以一国两制****问题的基本纲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战略构想的一贯性和连续性。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2)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重点: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内涵;当今国际局势的总体特征;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难点: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2)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3)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重点: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依靠力量;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及其实现;新世纪、新时期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难点: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重点: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建设两大历史性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难点: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四、实践教学内容与要求

1. 社会调查.

2.报告和感想。通过收看中央电视政治性节目和录象,尤其是带有热点、难点和疑点的问题,并写出一定的体会和感想。

作业

1、教师提供一些原著资料供学生分析并写出心得体会。

2、教材每章后的思考题作为指导学生课后复习的重要问题。

3、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写出一篇以上的论文习作。

小论文和心得体会教师要部分抽查和批阅。

六、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七、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40%,期末成绩60%